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15 15:17 瀏覽量:
什么是實驗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普遍的存在著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
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2.試驗法的特征:“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征。
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后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
3.什么叫“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
4.教育實驗中的“變量”
①自變量(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量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量。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
②因變量。因變量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量是對自變量的反應變量,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量作用于實驗對象之后所出現的效果變量。實驗因變量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
③無關變量(也稱“控制變量”)。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外的一切變量,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量,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量。
控制無關變量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量的變化是由自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量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
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
——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量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什么是實驗法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