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著作出版 發表時間:2017-01-09 10:26 瀏覽量:
每年有大量作家書稿向出版社進行投稿,面對如此強烈的競爭,如何能提高書稿通過率呢?下面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作家向出版社投稿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給小伙伴們帶來幫助!
一、制定出版策略
出版業關于經營目標的口號雖是“社會效益為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但大家只消去書店逛逛,大概也能感受到“社會效益”只是空話。之前,我們國家的出版社都是事業單位,主要靠財政撥款支撐;現在差不多都改制轉企了,需要自負盈虧。每個編室(有的是項目組)、每個編輯,都承擔著一定的數量指標,如字數、碼洋(即定價乘以銷量)、利潤等。編輯完不成這些指標,就沒有年終獎拿。而原本就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民營書商,更是會精打細算地考慮每一本書的成本和收益。因此,編輯接到投稿,幾乎都會問:“這本書能讓我掙多少錢?”
換句話說,作者想要讓自己的作品出版,也就需要考慮這本書能賣出多少冊,能讓編輯掙多少錢。
一般而言,一本書的銷量達到3000冊左右,才能讓出版社保本;達到8000~10000冊,編輯和發行才能有錢賺。當然,出版社有時候為了規模或者名聲,也會出一些賠錢書,但總的來說利潤壓力很大。如果你的書原本就是寫給小眾的,或者編輯預判你的書銷量有限,你或許就需要掏一點“出版資助”,形式通常是你給出版社一筆錢,出版社給你一堆書;其余的書投入市場銷售。或者你也可以選擇“作者包銷”,自己把印出來的書全部買下;出版社不再公開發行。
因此,你在投稿前就需要想清楚:為了這本書的出版,你最多愿意付出多少時間,付出多少金錢。許多出版社要求的出版資助在2萬元左右,多的到5萬元。有一些半死不活的地方出版社,可能只要幾千塊錢。
如果不愿意掏這筆錢,你就應該想想看怎么樣把自己包裝成潛力作者,怎么樣把自己的書包裝得很能賣的樣子。我列出一些方法:
-介紹你的專業地位。雖然你之前沒寫過書,是新作者,但是你在自己的行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是某個領域的權威或專家。
-搬出你的頭銜來。在本單位、相關組織、協會中的頭銜都能派上用場。當然,得是跟這本書有點關系的頭銜。我曾受理過一本金融專著,作者在簡介中稱自己是飛碟愛好者協會理事,這個頭銜對推銷他的書當然就沒用,甚至會起反作用。
-挖掘你自己的銷售渠道。你可以通過自己的關系賣書嗎?有可能通過行業協會賣書嗎?有可能通過演講、講座、沙龍、工作坊賣書嗎?有可能將你的書與別的產品搭售嗎?有可能找到企業將你的書作為贈品嗎?
-比較同類書。如果你的書恰好是市場上正在暢銷的題材,或者你本人與某位暢銷書作家有可比性,不妨拉過來幫襯幫襯。
-找名人寫推薦。你有朋友是高校教授、企業高管、社會名流嗎?請他們友情贊助幾條推薦吧。
在投稿時向編輯提供上述信息,能夠大幅提高選題通過的幾率。
有的作者可能會想,既然書號也可以買,銷售渠道也可以自己找,還讓出版社參合什么呢,干脆包干到底,完全自費出版好了。其實完全自費出版也不是不可以,但出版業受高度管制,完全自己來會很麻煩。從編輯到發行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有準入條件,都有資質要求。特別是發行環節,如果你沒有圖書批發資質,你的書連當當和卓越都上不了,更不用說進新華書店了。所以即便是買書號自己印,只要你還想讓讀者買到你的書,終歸還是得找一家總發行。在網上搜“圖書發行公司”,能找到許多做這類業務的民營企業。
二、挑選出版社
在決定愿不愿意掏錢、最多掏多少錢來出書之后,下一步就是為你的書挑選最合適的出版社。單純為出版而出版的書,比如評職稱用的書,就去找半死不活的出版社,給點錢算了。從這一節開始,我只談論凝結了作者的心血,想要實現一些社會影響、碰撞出一些思想火花的作品。
一本書的最終品質和能夠形成的社會影響,除了要看內容本身,跟出版社的綜合實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一家好的出版社能給你的作品帶來如下價值:
-優化全書框架結構,升華主題思想。盡管書稿已成,一位好編輯仍然可以通過后期加工,提升書稿的可讀性,提煉出書稿的精華和賣點,讓它與社會文化熱點結合起來。
-良好的編校質量和裝幀設計。出版社的編校流程和質量控制辦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消滅書稿中的技術性錯誤,如知識錯誤、錯別字、體例不統一等。有sense的責編與美編或外部設計工作室合作,為你的書設計最合適的開本、封面和內頁版式,選擇精良的紙張和工藝!具@里順便提一下《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出版社,2004年),該書系統地介紹了略讀、粗讀、精讀、主題閱讀等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是非常經典的讀書方法論,但成書質量卻令人非常不滿。內頁用紙太差,背面的字會透過來,書后也沒有索引。這本書應該賣得很不錯,希望出版社重印或再版時能注意這些問題!
-廣泛鋪貨。不同出版社的鋪貨能力是不一樣的。你去機場的書店看看,就會發現有一些出版社的書特別多,有一些出版社永遠沒機會亮相。前些年許多社跟溫總的風出了一堆《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但有些社的書就能舒舒服服平躺在書店正門口的展示臺上,次一點的旁邊展架上立著,還有一些只能擠在書架上露個書脊。選擇露臉率高的出版社,才能讓你的書有更高的露臉率。
-有張有弛的營銷。去年我看到的數據是,我國一年的新書達到20萬個品種。新書品種這么多,大部分新書的命運就是被出版社隨手扔進市場,自生自滅。即便一些出版社有營銷意識,卻不懂營銷方法,比如在出版周刊之類的媒體上登書評,只能讓書業的人了解到新書訊息,無法讓真正的讀者了解到。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編輯,既有營銷意識,又懂營銷方法,會利用專業報刊、地鐵電視、豆瓣、微博、專業活動等多種渠道,安排書訊、書評、深度討論等多層次的宣傳手段,直接面向讀者宣傳新書。
-負責任的稿酬結算。出版社按“銷售回款”給作者結版稅。就是說,要書店給出版社書款,出版社才會給作者版稅。如果出版社的回款管理不善,就會讓作者在錢上吃虧。還有的出版社和書商有瞞報印數、盜印的習慣,明明賣了10000冊,告訴作者說只賣了5000冊。作者要找有信譽的出版社與編輯合作,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但作者能掌握的信息畢竟有限,為出版一本書而去調查各個出版社,顯然并不值當。一個簡便易行的辦法就是去書店里挑同類書來看看。這些書多是哪些社出的,封面和版式設計是否令你滿意。挑出你最喜歡的一本書,然后聯系那一家出版社,總錯不了。不過,現在很多書都是書商跟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封面上雖印著某某出版社,實際功夫都是人家書商做的。你可以看看封底或者后勒口上是否有書商的logo,然后在網上查詢書商的聯系方式。
下面推薦一些我關注得較多的出版商。
-中信出版社:經管類、勵志類圖書的龍頭,銷售力量強大,裝幀設計也是一等一,品味與市場相結合。
-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經管類圖書做得不錯,但裝幀設計不如中信。
-人民郵電出版社—新曲線:經濟類、心理類,選題策劃能力很強。
-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工作技術類,選題、裝幀、銷售都不錯。
-磨鐵:職場勵志類,營銷能力超級強,但裝幀設計比較俗。
三、挑選編輯
講完了怎么挑出版社,接下來講講怎么挑編輯。向同一家出版社投稿,遇到不同的編輯,最后的結果可能大不一樣。我在上一節說到過,優秀的編輯能夠提升書稿質量,為你的書帶來更多價值。除此之外,一位編輯在編室或者社里的地位如何,能不能說上話,能動用多少資源,對于一本書的成敗也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來看看選題立項的流程吧。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出版社,有專門的策劃部門或者選題委員會,定期討論選題。編輯接到你的選題,做出初步判斷后,在選題會上提交報告,公開討論,立即就能知道選題是否通過。大部分出版社還沒有形成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的分工,也沒有評判選題的標準程序,編輯接到選題,填寫選題申報表,拿給室主任和分管社領導簽字,然后還要等發行部門負責人、其他社領導和社長(總編輯)簽字。簽字過程短則三兩個星期,長則三五個月。什么樣的選題能通過,什么樣的通不過,完全說不準。不過在這種出版社中,室主任的意見往往具有決定性。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要投稿就投給出版社里的小頭目,別投給底層的小編。底層小編往往沒有決策權,只能向上匯報;要是碰巧你找到的小編觸了領導霉頭,她申報的選題可能八輩子都過不了一個。你可以打通出版社總機之后,直接說找某某部門的主任,或者在網上查找頭目們的姓名和聯系方式。
還有一種辦法是投稿給資深策劃編輯。你可以在書的封底或者版權頁上查到策劃編輯的名字。他們能憑自己的業績優勢,說服社里對一本書投入更多資源。
最后,要是你被一位編輯據了,不要立即就放棄。前面提到過,有的出版社會集中討論選題,有的出版社則由編輯自己判斷。如果編輯告訴你說選題沒有過,你也可以再問問,是在哪個級別上被斃掉的。你可以問:“是你們編室的討論結果嗎?”或者“是你們社選題會的討論結果嗎?”如果不是集中決策的結果,而只是編輯個人據了你,你完全可以換一個編輯再投,也可以換一個編室再投。如今各編室的“勢力范圍”并沒有劃分得很清楚,編輯單打獨斗也很普遍,在同一家出版社多試幾次,沒什么不可以的。
四、投稿應包含哪些內容
投稿時,不必將整個書稿交給編輯。一是你投了別人也沒時間看,二是不利于你保護自己的權益。一般來說,有下面的內容就夠了:
-書名、全書字數、表格和插圖數量等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200~500字為宜。
-作者簡介。
-目錄。
-樣章,挑出你寫得最好的,或者最有代表性的一章。
以上是“規定動作”,要讓稿子得高分,還得加上“自選動作”。你在一開始考慮過的那些包裝策略,現在該派上用場了。
-記得在作者簡介中突出你的與眾不同。
-你考慮的銷售渠道,不必寫在紙上,可以在之后的電話交談或者面談中與編輯溝通。
-列出一些同類書,供編輯參考。
-注意格式,正文最好是宋體、小四號、1.5倍行距。
注意哦,我說的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包裝策略,可沒讓你瞎忽悠。
五、簽訂出版合同的注意事項
投稿差不多就說到這里,最后說一下作者與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的注意事項吧。每一家出版社的出版合同,格式都差不多,我只講有談判空間的條款。
1.授權范圍
出版合同里面一般都包括了中文簡體版、中文繁體版、其他語種和數字版權的授權。如果你有門路自己把版權賣到港澳臺地區或者國外,請記得保留繁體字和其他語種的版權。
數字版權,現在出版社都要簽,但簽下來之后,他們也不會經營,只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打包賣給數字出版平臺,或者給閱讀器預裝電子書之類的。最不厚道的是,數字版權的收益,出版社也只按照10%甚至更低的版稅支付給作者。所以有談判能力的作者,請盡量保留自己的數字版權,不要讓出版社毫無創造性地賤價轉包。即使必須簽下數字版權,也注意單獨協商稿酬方式,不要稀里糊涂地就跟紙制出版物的稿酬一樣了。
2.稿酬
稿酬主要有稿費和版稅這兩種形式。稿費按字數給,比如說千字100元。目前翻譯的行情集中在千字60~80元;原創作品的行情我不太清楚,倒是知道有的書商千字給30元,就能找到Top 10高校的學生撰稿。在此我要向大學生朋友們呼吁,哪怕是上街貼小廣告,還能鍛煉自己的臉皮和應變能力,哪怕是去當家教,還能在學生家里蹭飯吃,千萬別來做剪刀+漿糊的毫無技術含量的性價比極低的撰稿民工。
版稅也就是每賣出一本書,作者能拿到定價的百分之多少。新手5%、6%都是有可能的,但一般會在7%、8%。優秀的稿子一般會采用階梯式的版稅,比如“7、8、9”,“8、9、10”;意思是銷量在5000冊以下的,版稅為7%,5000~10000冊為8%,10000冊以上為9%。有的書商為了搶作者,甚至也給到15%。
3.合同期限
出版合同一般一簽就是五年。新手在談判稿酬時,通常不太能說上話,出版社給多少就是多少。彌補的辦法就是將合同期限縮短到三年或者四年,這樣書要是賣得好,你就可以早一點啟動重新談判。
4.支付版稅的時間間隔
出版社通常是半年甚至一年結算一次版稅,但作者也可以要求縮短到每3個月結算一次。
5.作者購買折扣
合同中,出版社會允許作者以一定的折扣購買一定數量的書,以便贈送給親朋好友;一般是8折,不會低于6折。但書商跟出版社合作時,能以3.5折包銷;所以你如果估計自己會買很多,或者你有別的銷售渠道,就可以跟出版社談一下回購折扣。
我能想到的暫時就是這些。歡迎有出版經驗的作者、出版業的同行對本文進行補充。如有錯誤之處,也請及時指正,以免誤導新作者。我會根據留言反饋隨時訂正、增補。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作家向出版社投稿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
文章地址:http://www.74993.cn/zzcb/842.html
上一篇:專著和編著有哪些區別 下一篇:出版書籍的流程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